关于一字平仄两读的对话
一、不可以在同一首诗里忽然古音(平水)忽然普通话
帅爷:你的说法是对的,不可以在同一首诗或词里忽然古音(平水)忽然普通话。这是一。二是,据王力先生的研究,作为动作性的“过”字,本来只有平声的读法,只是在唐以后才又有仄的读法。因此,一般用平水韵,还是读作平的多。
二、一般的诗词爱好者懂得《平水韵》便可
青青:古音中的平仄两读,似乎不容易都弄明白。记得您说过:“袁枚亦研音韵,且颇有些造诣。《随园诗话》卷一第十八节,说‘庚、庆、令’等字,古音(按:袁的定义为汉以前音)读‘冈、羌、连’。卷一第二十节,说‘蝗、但、麒、挑、灯、司、琵、脂、十、妨、评、封、怪、鉴、张、正、扇、膏、冰、料、阼、相、迎、亲、馨、蒲、援、离、难、应、判、量、分、蠡、祢、员’等字(按:有的字电脑没有,只好省去),皆平仄两读。这些字,在网上作平仄查询,即以《佩文诗韵》衡量,‘蝗、但、麒、脂、十、怪、鉴、冰、阼、馨、蒲、援、离、判、祢’等字,还非平仄两读,可见网上查询(即只用《佩文诗韵》衡量)还是不够的。查《康熙》固然好些,因为它集中了更多的韵书,但也还是有所不知。”
帅爷:这些话是对有志于古音研究的人说的,对一般的诗词创作者,不必研究到那么深入。初学者,基本掌握《佩文诗韵》便可。熟悉了,再知道《切韵》(或《唐韵》)、《广韵》(或《新刊韵略》)就行。众所周知,《佩文诗韵》是清人的规范,《切韵》或《唐韵》是唐人的规范,《广韵》或《新刊韵略》(又叫《平水韵》,因为它最早刊行于“平水”,即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)则是宋人的规范。其实再简单一点,即再知道《平水韵》就行了。因为《平水韵》并没有对《广韵》、《唐韵》作根本性的修改。就是说,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,而是主要地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、调整,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《唐韵》、《广韵》写的诗也都符合《平水韵》,从而保持了诗韵的基本连续性。这里的变化主要是,《平水韵》把唐以来就规定可以"同用"的一些韵目,名正言顺地正式合并起来——当然自己也作了几处归并,这样就把《广韵》的206个韵减并成了106个韵。总的看,《唐韵》、《广韵》都比《平水韵》严,所以唐宋时期按《唐韵》、《广韵》写的诗,自然也符合《平水韵》的。
三、平仄两读的规律及分类
帅爷:只能说基本上是这样。普通话也有同义不同读法的,如“不”字。但仍与古音的第一类(后详)不同,它是与后面的字音有关系的。
青青:那么,古人字音的两读,有没有一些规律可循呢?
帅爷:这个问题我们最好还是求教王力先生,因为他是语言学大师,说话最有分量。王力先生认为,古人字音的两读,可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“虽有平仄两读,而意义不变者”。例如:“看、望、过、忘、听、醒”等字。一类是“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”。例如:“中、重、雍、从、供、离、吹”等。
青青:第一类好办,什么情况都可用嘛。第二类中还可划分吗?
帅爷:要划分还是可以的,但只是不完全的划分。如可以分为,第一小类,动词或形容词或副词时读仄,名词(含方位词、量词等)时读平。例如“食、衣、污、冠、荷、王、傍、扁、正、间、长”等。第二小类则刚好相反,动词或形容词或副词时读平,名词(含方位词、量词等)时读仄。例如“从、中、重、供、吹、骑、思、疏、分、殷、闻、论、观、难、扇、传、调、教、华、相、令、兴、乘、禁、烧”等。第三小类是,虽同词性,但意义不同,因而读法不同。例如“燕”字,“燕子”读仄,“幽燕”、“燕然”读平;“施”字,“施行”读平,“施舍”读仄,等等。
青青:这大体清楚了,但感觉还是不容易记住。
帅爷:但没有其他办法,只能死记硬背。不过,我们若不搞音韵学研究,则不必每一个都读准确了,只要知道它是平或仄就行。张中行告诉了大家一个背的方法:一是结合唐诗宋词来背,因为无论如何,想写诗的人是不能不背唐诗宋词的,这样可以不另外花时间。二是古时的入声,今已归平或上、去,只懂普通话的人不会读。一个简单的办法,就是把它们都读成去声,以分辨出平仄来。
青青:好的,谢谢!
说明:本文由青青记录、整理。
谢夕落山岚补充——
【疏】 仄-名词 平-形容词
【难】 仄-名词 平-形容词
【扇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烧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行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吹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思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乘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从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传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闻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调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论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骑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观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
【兴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 形容词
【令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 使
【教】 仄-名词 平-动词 让
【分】 仄-名词 名分 平-动词
【王】 仄-动词 平-名词
【衣】 仄-动词 平-名词
【冠】 仄-动词 平-名词
【荷】 仄-动,名词 平-动,名词
【间】 仄-动词 平-名词 中间
【污】 仄-动词 染 平-名词
【中】 仄-动词 平-其它
【长】 仄-动词 及长幼 平-长短
【漫】 仄-动词 漫出 平-形容词 漫漫
【相】 仄-宰相 平-互相
【燕】 仄-燕子 平-国名
【翰】 仄-翰墨 平-鸟羽
【便】 仄-方便 平-安静
【胜】 仄-名胜 平-经得起 胜过
【为】 仄-因为 平-作为
【雍】 仄-州名 平-和也
【占】 仄-占据 平-占卜
【扁】 仄-形容词 平-名词 扁舟
【治】 仄-形容词 平-动词
【正】 仄-形容词 副词 平-正月
【判】 仄-判别 平-拼着
【不】 仄-否定 平-是否
【傍】 仄-依 平-同旁
【浪】 仄-波 平-沧浪
【强】 仄-勉强 平-强有力
【施】 仄-施舍 平-施行
【当】 仄-相称 平-应当 正值
【称】 仄-相称合适 平-称谓
【要】 仄-要不要 平-约也
【旋】 仄-副词 俄顷 平-动词
【和】 仄-唱和 平-合好 与
【颇】 仄-略有 平-形容词 偏颇
【供】 仄-陈设 平-供给
【那】 仄-无奈 平-何也
【华】 仄-华山 平-华美
【禁】 仄-禁止 禁令 平-经得起
【殷】 仄-雷声 平-富大
【重】 仄-轻重 副词 平-重叠
【任】 仄-听任 任务 平-动词
白帆补充 平水韵中无条件平仄通用的字——
笼、邅、缭、挠、姣、獠、爹、么、峨、狰、醒、妇、负、否、阜、亩、牡、蹂、揉、取、颔、嵌、巉、狙、楷、菌、巉、渐、撞、怒、吐、喷、翰、叹、漫、看、讪、钿、钞、铫、泡、刨、敲、髁、望、莹、凭、听、售、澹、蜺、批、母、忘、怨、患。
评论